【後製教學】72 DPI 還是 300 DPI?對顯示器來說,它們竟然沒分別?

72 DPI vs 300 DPI

以修圖軟件(如 Photoshop)建立新文件或縮放(Resize)圖像時,除了闊度 (Width) 和高度 (Height) 外,同時會看到「解像度」 (Resolution) 這個設定,一般單位是 DPI 或 PPI。 至於解像度的預設值,不同軟件及相機都有所不同,常見的數值有 72 DPI、150 DPI、240 DPI 及 300 DPI。 到底 DPI 和解像度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它們?是否數值越高越好?

Photoshop 的 PPI 設定

什麼是 DPI 和 PPI?

解釋它們之前,先認識什麼是 DPI、PPI 和解像度。

DPI:全寫是 Dots per Inch。意思是印刷品上,一英寸 (Inch) 內有多少個墨點。當然,墨點越密越清晰及細緻。

PPI:全寫是 Pixels per Inch。是指屏幕上,一英寸 (Inch) 內有多少個像素 (Pixels)。同樣,像素越密,畫面越銳利和細膩。

由此可見,DPI 和 PPI 都是密度的單位,都以英寸為量度單位。只是印刷品上,以圓形的墨點來構成圖像,而屏幕上則以長方形的像素來顯示畫面。
由於數碼照片及屏幕上的一個素像相對於紙品上的一個墨點,有時候,DPI 和 PPI 兩詞會被胡亂混合使用。

影像解像度 (Resolution) 的真諦

至於數碼影像或裝置的解像度則以像素(Pixel)數目來表達,一般顯示為「闊度 X 長度」,也可直接說出像素總數。以 4K 解像度為例,我們會說 4K 影片或 4K 屏幕的像解像是 3840 x 2160 像素。 若相機感光元件的尺寸是 3840 x 2160 像素,廠商習慣把它標成 8.3 百萬 (Megapixels) 像素。

有一點要千萬緊記,數碼影像的解像度只是像素的多寡,和密度完全無關。 極端一點說,2 PPI 和 2000 PPI 的圖像,它們的解像度都是一樣的,因它們闊度和高度的像素數目都沒變,是不?

DPI 和 PPI 都不是用來形容照片本身,它們只適用於印刷和顯示器上。

偶爾,開發廠也會以解像度(Resolution)去形容 DPI 和 PPI 的值。正確來說,DPI 和 PPI 應說成「點密度」和「像素密度」(Pixel Density)。

印刷上的 300 DPI

印刷方面,沖曬店一般以 300 DPI 印刷相片,因 300 DPI 已接近眼睛解像度的極限。至於畫質較低的報紙也用上 150 DPI,大家可以此作為一個參考。低於 150 DPI,畫質連報紙都不如; 相反,高於 300 DPI 的,比照片的畫質還要細緻。

報紙

有些印表機會閱讀圖像檔裡 DPI / PPI 的值,因此,改變照片上的 PPI 有機會影響打印機預設的 DPI 值。
但列印前,用家還是可以在印表機視窗裡變更 DPI 值。

顯示器與 72 DPI 之迷

經常聽到人說,用於網頁 (Web) 的照片,72 DPI 便已足夠。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觀諗。何解會有 Web 照片配搭 72 DPI 的謬誤?這都拜蘋果 (Apple) 公司所賜。早期的打印機於一英寸(Inch)列印約 72 個點,蘋果為了方便用家,於是把屏幕製作成 1 英寸有 72 個像素。 這樣屏幕上圖像的尺寸便非常接近印刷品的大小。當時,一個像素就是一個墨點,所以沒太多人講究 DPI 和 PPI 的分別。後來,這個 72 DPI 概念被其他廠商接納並沿用至今。 縱使顯示器的像素密度早已超過 72 PPI,但 Adobe 等開發廠還是以 72 PPI 作為預設值。

顯示器

屏幕的尺寸和屏幕上像素間的距離,出廠時已固定了。以 16:9 的 27 寸 LCD 屏幕為例,其解像度 (Resolution) 為 3840 x 2160 (4K),依畢氏定理計算後得出闊度和高度分別為 23.52 寸及 13.23 寸,即密度為 163 PPI。

同樣是 16:9 的 4K (3840 x 2160) 屏幕,若尺寸變成 31.5 寸,像素密度便會下降為 140 PPI。縱使屏幕尺寸是大了,但解像度(即像素數目)不變的情況下,PPI (密度)是會下降的。 因此, 27 寸的 4K LCD 會比 31.5 吋的 LCD 呈現更細緻、更清晰的畫面;但 31.5 寸 LCD 的每顆像素都比 27 寸的大,即使照片 / 影片解像度都是 3840 x 2160,31.5 寸 LCD 上的影像會大一點,但質感就沒 27 寸的細膩。

闊度和高度的像素數量不變下,無論怎樣修改數碼照片的 PPI 值,也無法改變照片在顯示器上的畫質,因顯示器是不會理會照片上 PPI 的數值。
記著,數碼影像上,其解像度只由闊度 (Width) 和高度 (Height) 來定義,單位是像素,別再把照片解像度和 PPI 掛勾了。

以修圖軟件改變 PPI

使用修圖軟(如Photoshop)進行縮放(Resize)時,除可調整闊度和高度,也可調整解像度(Resolution)。Photoshop 預設以 Pixel/Inch (PPI) 作為單位。 注意,當大家改變解像度 (PPI) 時,Photoshop 會自動調整闊度和高度,為什麼呢?因 Photoshop 希望保持打印時圖像的大小。 假設照片的闊及高是 2048 x 2048 像素,而解像度為 150 PPI,打印出來的尺寸便是 13.65 x 13.65 英寸。 當解像度提升至 300 PPI 時,Photoshop 會把闊度及高度改成 4096 x 4096 像素,以保持印刷品 13.65 英寸的邊長 (4096 / 300)。由於影像被放大了,畫面會變得鬆蒙。

想更改 PPI 值又不想縮放影像,可先改變 PPI 的值,再還原本身的闊度。

想以更高解像列印時,也可於列印視窗修改。 如在 Photoshop 修改,軟件會自行替大家增加或縮少像素數目。

影像尺寸 vs 檔案大小

影像尺寸是指長度和高度有多少個像素,數目越多,檔案會佔用更多空間,因需要儲存更多的資料。像素的多寡當然是影響數碼影像細緻度的因素,但 JPG 的壓縮率同樣會對清晰度和細節構成影響。

相同 JPEG 壓縮比下,影像越大,檔案越大。若使用高壓縮率蓄存大尺寸影像,而以低壓縮比蓄存較小尺寸影像,可能出現大尺寸影像的檔案較小的情況。

總結

重點是數碼照片的細節取決於闊度和高度的像素數目,打印機只是依設定的密度 (DPI) 把墨點列印出來,而顯示器則依出廠時像素的排列密度 (PPI) 來顯示影像。





其他文章

【鶴咀海岸保護區】2小時捕捉鶴咀十二景

鶴咀到處都是拍攝的題材,有不文石、啤酒汽車、機槍堡、燈塔、軍事廢墟、殺人鯨標本、雷音洞、蟹洞、海岸公園、鳥居、巨型「蜘蛛」等千奇百趣的事物,難怪有「秘景」的稱號

世上最新鮮的蝦

喝完了星巴克的咖啡‧‧‧
覺得星巴克的瓶子很美‧‧‧
於是,它就成了小蝦們的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陰天真的不適合拍照麼?其實陰天裡,色彩的飽和度比晴天時還要高。或許有人會反駁飽和度雖然是高了

流浮山 - 蠔塚

香港沒有千萬海龜的最後歸宿地,卻有萬千生蠔的回歸地,那就是流浮山的蠔塚。那裡的牡蠣從出生到圓寂,半步也沒有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