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公園紅葉】遊人太多,拍輯落羽松紅葉小品吧!

青衣公園紅葉

冬季是紅葉最茂盛之時,為睹紅葉動人的色彩,全城都瘋狂起來;偏遠至大棠,同樣遊人如鯽。奈何,難得假日,大家都想爭取多點睡眠的時間,可否在市區觀賞紅葉呢?已經披上「黃金聖衣」的青衣公園絕對是個好選擇,既可宏觀地拍攝紅葉與人工湖的沙龍級大景,也可微觀地近攝葉子的細紋。

青衣公園紅葉

唯獨在人山人海裡,人頭數量比樹枝還要多的情況下,拍攝人像的確有點難度;避開了阿戊,還有甲乙丙,除非閣下敢於網上求助 PS 高人,把陌生人給抹掉,但請自行承擔風險,哈哈~~

拍攝紅葉的細緻也可成為不凡的小品,何若強求大景的震撼呢?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的「紅葉」主要由落羽松及水松擔當,但此紅不同彼紅。大家對楓香樹的葉形一定不會陌生,但落羽松和水松可會考起很多人。它們的葉子都呈針狀,下垂生長,隨風擺動。微風送爽下,落羽松的形態,和羽毛沒兩樣。

青衣公園紅葉

若然紅葉也分男女的話,落羽松的嬌媚輕柔已經是個答案。

青衣公園紅葉

縱然落羽松和楓葉的外形大相逕庭,卻同為會「更衣」的植物,踏入秋冬,便會發出金黃的光芒,然後脫變成香橙的顏色,最後達至褐紅。就是這種迷幻的色彩,看得男女老幼們如痴如醉。 單是一字排開的陣形,已夠震懾人心,接上人工湖泊中盪漾著的黃金倒影,簡直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青衣公園紅葉

落羽松和水松的葉子都是下垂,即使混在小小的青衣公園裡,也逃不過大家的法眼。上圖是水松的模樣,下圖則是落羽松。單憑字面解讀就對了,沒有理伏。落羽松被命名時,正值落葉之時,散落中的落葉像極了隨風飄蕩的羽毛,因此被冠命為「落羽松」,相當貼切的字名,有種「人如其名」的感覺。

青衣公園紅葉

還記得《【攝影採光教學】光線的方向:拍攝紅葉時,順光、逆光、側光,還是散射光好?》一文中說過拍攝紅葉時,逆光可以令葉片發光發亮嗎?溫暖的夕陽光線照穿了薄如蟬翼的落羽松,強化了秋天的氣息,營造了童話的氛圍。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紅葉

青衣公園紅葉

走文青路線的您,也可找個位置,在童話世界的氣氛下野餐,吃著殷紅的美景,欣賞著紅葉的擺手弄姿,輕輕鬆鬆,又一個愉快的下午。

交通:港鐵青衣站 C 出口步行 10 分鐘





其他文章

Photoshop令綠葉變得更翠綠

有否發現婚紗照片中的樹木特別翠綠?而平時拍到的樹葉和草都略帶點黃?植物帶點黃的原因可能是品種問題,可以是受陽光的影響

什麼是「雙像素 RAW」(Dual Pixel RAW)?

雙像素 RAW 利用了雙像素 CMOS 影像感應器的獨特設計而產生的特別 RAW 檔。於單一雙像素 RAW 檔中,會同時儲存正常影像及具視差的資料,這兩組不同視點的雙像素資訊

Pan 鏡(擺鏡)技巧:賽馬篇

「Pan 鏡」(擺鏡) 是一種攝影技巧,是當快門被按下時,鏡頭同時跟著主體的速度和方向移動。以賽馬的例子為例,馬匹和騎師的移

【馬灣舊村】日落時份,遊走於消失中的漁村廢墟

有超過 200 年歷史的馬灣舊村曾幾何時是條繁榮的漁村,村民住在高腳的水上棚屋,學校、食肆等設施一應俱全。當時青馬大橋還沒落成,可謂是條與世隔絕、自成一角的隱世村落。 從遺下的舢舨及荒田可見,村民以捕魚和耕作為生,是村內的經濟來源。60 至 70 年代是馬灣的黃金時代,各區的市民都會跑到馬灣吃海鮮。現在,大家只會到西貢碼頭、鯉魚門、流浮山等地吃海鮮。 馬灣?是吃海鮮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