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後製:「燒」和「掩」

偶爾也有朋問起,Photoshop 發明之前,後期製作是如何達成?在數碼年代前,照片的後製都是在黑房進行的,黑房就是沖菲林和「晒」相紙的地方,「晒」相紙指的是燈泡的光線穿過相底把影像投射到相紙的過程,這是最常出現後製的步驟。

黑房的後製中,「燒」和「掩」是最容易和常用的手法。每張相紙受光線的照射時間都是有規定的,如果局部把相紙的受光時間延長,以黑白照片為例,延長受光的部份會變得較深色;相反,如果局部把相紙的受光時間縮短,那個地方便會變得較白或明亮。

至於如何局部縮短相紙的受光時間?方法很簡單,就是用黑色的卡紙剪成所需的形勢,例如所要遮蓋的是個圓形的水池,便把黑卡紙剪成圓成,再貼上竹簽作為把手,然後用那圓形黑卡遮擋光線,不過遮蔽時,不要把黑卡完全固定,要微微搖動,以防出現不自然的分界線。

下圖中,車窗內過於黑暗,為了保留車箱內的細節,我們需要令車窗這個位置更亮,方法是減少車窗照燈的時間。


製作一個圓角的菱形在適當的時候放在車窗位置之中,以減少這個位置的曝光時間,然後搖動(紅色位置)黑卡。這是為什麼 Photoshop 把 Dodge 工具的圖示畫成圓形的糖果棒般。

把相紙部局加長曝光的原理也一樣,在黑卡的中央剪出所需的形狀,然後把黑卡上的那個洞放到要「燒」的地方,由於其他地方此時被黑卡遮掩,所以不太受影響。同樣地,要邊「燒」邊搖晃黑卡,否則,將會出現明顯及不自然的黑洞邊。

下圖中,紅圈 1 位置的海水偏白,如果把它弄暗一點,小輪將會更為突出。

當相紙經過正常時間的曝光後,我們可以用黑卡擋住相中其餘位置,只留下左下的海水部份,在遮掩的同時,輕輕搖晃卡子 (紅色位置)。

紅圈 2 那張相片便是海水加長了曝光後的結果,海水的層次變得更為明確。

注意:
真正晒相紙時,相紙依然是白色的,看到的只是相底的投影。下圖只是用作遮罩 (Mask) 的示範。

說了那麼多古舊的東西,和 Photoshop 何干?明白了黑白晒相的後製,可以讓大家在操控 Photoshop 工具時更能得手應手。

1/
現在的 Photoshop 就好比以前的黑房;

2/
「燒」和「掩」的後製手法,在 Photoshop 中也有相對應的工具,它們就是 Burn Tool 和 Dodge Tool ;

3/
剪裁後的黑卡尤如 Photoshop 中的遮罩 (Mask) , 只容許部份光線通過;

4/
至於搖晃黑卡的動作,在 Photoshop 中也同樣重要,運用 Photoshop 的許多工具,在處理邊緣時,最住的手法是把力度或不透明度漸漸地減弱,這可以讓邊緣的位置有完美的過渡。


相比黑房和 Photoshop,本人較為喜歡 Photoshop,因為只要一個按鍵,任何動作皆可重新再來。如果以黑房來後製,一時太重手或太輕手,沖晒的過程便要重來一遍,最重要的是,在晒燈的過程中,是看不到影像的,只是對著相底的投影來推測,直至完成顯影和定影,在沖水的時間才能看到剛才後製的成果。

為了處理頭巾和面部的光暗,不經不覺已晒了數張,有時頭巾的光度處理得恰當時,面部又不夠立體;於是再來一次,那時面部的光暗妥當了,頭巾又不夠突出。

在黑房裡,一次的局部完美,未必能在往後的沖晒中,獲得相同的完美。數碼的,只要恰當,就可以永久留下。

再者, 黑卡做出來的遮罩 (Mask) 不能進行超精細的修改,但 Photoshop 裡,我們可以把影像放大至 300%、400、500% 來修改 ,這是傳統後製有所不及。

加上,黑房的後製失敗,意味需要燃燒更多相紙,金錢是也!





其他文章

Lightroom教學: 認識模組

Lightroom 4 有七個模組,每一個都代表攝影流程的一環。當用家啟動某一模組,Lightroom的介面便會隨之而改變

Ricoh Theta S:360相機有哪些玩法?

現在,Facebook 雖然支援 360 相片的播放,但傳統的相片格式終始較方便。尤其在 Facebook 支援 360 相片前, 小編想方便地和朋友分享 360 照片,又想發揮 360 相機的獨特性,於是,發掘出以下幾種玩法

【果洲群島】既可觀岩又可賞洞,只在盛夏開放的地質公園

果洲群島位於香港東面的海域,有個很特別的英文名「Ninepin Group」。何解呢?由於島嶼的排列仿似英國古老的 9 瓶保齡,因而得其名。而中國人則覺得它像個打翻了的果盤,所以它的中文名是「果洲」而非「九瓶保齡」。果洲群島由兩個大島嶼和 27 個衛星小島組成。兩個主島分別是南果洲和北果洲。

在觀塘工廈體驗台灣校園的「小時光Scoool」

香港人對台式校園不會太陌生, 對他們樸實的校服也有一定的印象,欠缺的就是一份經歷。除非計劃到台灣上國小國中外,也可以到觀塘工廈裡, 一間名為「小時光 Scoool 」的 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