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CC 教學】瞬間變走陌生人!內容感知填滿(Content-Aware Fill)是否傳說中那麼勁?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Photoshop 的內容感知填滿 (Content-Aware Fill) 由「出世」至今,都被追捧成神一般的利器,如瞬間變走前男友、把陌生遊人從背景中移除等,都標榜三兩下功夫就能搞定。

無容置疑,幾個按鍵就能使出「內容感知填滿」這一招,但效果又有多完美呢?填充後的區域真是亳無破綻嗎?

小編拍了兩位初心者學習操控滑翔傘的情景,藍天襯上滑翔傘,構成了幅不錯的畫面,偏偏非常礙眼的教練卻站在畫面中間。除了上網向 Photoshop 達人求助外(註:有被達人「惡搞」的風險),不如看看 Photoshop 的「內容感知填滿」能否幫上忙。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小編會用上最新的 Photoshop CC 2018,看最新的「內容感知填滿」演算法能做到有多好。


選取被移除的人或物

先按 L 鍵選取「多邊形套索工具」(Polygonal Lasso Tool)。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然後利用套索工具選取要被移除的人物或物件,此例中,小編選擇了教練和中間的鐵柱(虛線範圍)。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套用「內容感知填滿」(Content-Aware Fill)

從最上的菜單中選:編輯(E) > 填滿(L)...
在彈出的視窗中把內容 (Contents) 一欄選為「內容感知」(Content-Aware),再按確定(OK)鍵。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登」、「登」、「登」、「登」!教練不見了!
認真點看,中間那堆草和左邊的也太過像樣了吧!表明「內容感知」會把鄰近的圖案,經過一輪計算後,貼上要填充的地方。
如果被複製的圖案有獨特的特徵,如那堆雜草,便很容易被認出。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怎麼辦?再次使用多邊形套索工具(L鍵)把雜草選取起來,再重複上一個步驟,多做一次內容感知填滿。
結果好得多了,至少被填充的地方沒有明顯的俢改痕跡(下圖)。

但集中精神觀察,仍可發現被填充區域的周邊有些微模糊或接駁的痕跡。
由於這是局部放大的畫面,不說的話,別人不會留意到哪裡被俢改過。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剩下的兩根鐵柱同樣破壞了畫面,把它們一併消除吧!

先選取鐵柱。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再施展「內容感知填滿」(Content-Aware Fill)。

下圖是局部放大的畫面,可以看出選區邊緣內外的草未能由虛線外自然地伸展到內,這也是意料之內。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如果以整張照片來看,輕微的接駁瑕疵根本沒人會發覺。以那麼自動的步驟來說,效果算是不俗。

Content-Aware Fill(內容感知填滿)

重溫一下,要使出「內容感知填滿」有兩個步驟:
1)選取要被移除的人或物(可按 L 按選取多邊形套索工具)
2)編輯(E) > 填滿(L)...,把內容設為「內容感知」

大家也試試「內容感知填滿」的威力吧!





其他文章

【後製教學】以Photoshop的「防手震濾鏡」(Shake Reduction)挽救手震照片

Photoshop 的濾鏡已從過往的數學公式演進至人工智能,包括即將介紹的 Shake Reduction(防手震濾鏡)。濾鏡名字已開門見山告訴大家它是用來減少手震的。說得精準點,Shake Reduction(防手震濾鏡)可以自動減少因相機的擺動而造成的影像模糊。

【Snapseed 教學】手機必備修圖App

就算有單反在身邊,有時也會用手機多拍一張。何解?只因以手機拍照可以快速分享。介紹一款連 Google 都要收購的手機修圖 App,它就是「Snapseed」,一個相當好用的修圖 App

大阪賞櫻之旅:黑門市場

轉個彎,「展覽館」頓時變成「競技場」,各種海鮮都相互比拼,可是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釆。眾多海鮮中,魚是最深的題目,大家又

富士山登山:五合目到九合目

這座日本神山的山頂終年積雪,只有夏季的七月和八月是例外。開山祭在七月頭舉行,之後的2個月,即7月和8月都會開放給公眾。 我們會花2天的時間來攻富士山的頂。第一天,會由五合目走到九合目,在九合目的小屋留宿一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