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黑角 vs 醜陋黑角

長久以來,光學工程師不斷改良鏡片和鏡頭的設計,為的都是減少影像的色差、減少鏡頭的變形、減少黑角的出現等,所以一支高質素的鏡頭是不輕易出現黑角的。

不知是否受 Lomo 風格的影響,很多人花了很多錢買最高級的鏡頭,之後,又在作品中加上暗角,真的不太理解。買顆劣等鏡頭,還更有 Lomo 風味 。

不管怎樣,大眾就是愛上了黑角或暗角,連一輯高質清脆利落的婚紗相,客人都總會要求加上黑角,有些準新人會因為愛上黑角的風格而到處尋找懂得弄黑角的攝影師,原來黑角已經令人著了魔。

很可惜地,有些黑角把相片弄得太差勁了,硬把漂亮的相片蓋上灰朦朦的低反差薄膜,沒錯,黑角的質素也有高低之分,希望大家學會了以後,懂得製造高質的黑角。


Lighting Effects

初學 Photoshop 的人,最常用 Lighting Effects 效果來製造黑角,可是 Lighting Effects 做出來的黑角是最差的黑角之一。

選擇 Filter > Render > Lighting Effects,然後設定 Light type 為 Omni。

大家可以拖拉圓形的中心來改變圓心的位置,也可以拖拉圓形的四個正方形把手來調整圓形的大小。

如果想調整光線的強弱,可以調整 Intensity 的值 。

Lighting Effects: Omni

何為劣等、灰朦朦、低反差的黑角?以下就是了。
而且,效果虛假得很,很不自然呢!

那麼差勁的黑角,不學也罷!
Lighting Effects: Omni

降低曲線 (Curves) 的斜度 (Slope)

按調整圖層的圖示,然後選 Curves。
Adjustment Layer   Adjustment Layer: Curves

在 Cuves 的視窗中,把右上角的把手向下拉,如下:
Adjustment Layer: Curves

畫面即時變暗了。
Vignette

按 D 鍵把前後景分別設為白和黑。

按 Ctrl + Backspace (或Cmd + Del) 鍵把 Curves Adjustment Layer 的蒙板塗成全黑。相片又回復了原來的面貌,這是因為蒙板上,黑色的地方是遮擋效果的地方,全黑表示剛剛的 Curves 效果被完全阻擋了。
Mask

按 B 鍵選取 Bursh Tool,然後在最頂的選項中,把 Flow 設為 10% 左右, Flow 尤如大家下筆的力度。

在相片的四個角和邊緣塗刷,大家會發現被塗刷過的地方會變暗,如果想再暗一點,可以多塗幾次。

Tips:
按 [ 或 ] 鍵可以調整筆刷的大小。大家也可以調整筆刷的軟硬度。
Vignette

依然是灰朦朦,依然是很人造。


套上黑色的圖層

按新增圖層的圖示。
New Layer

按 D 鍵把前後景的顏色分別設為黑和白。

按 Alt + Backspace (或 Option + Del) 把新圖層塗成全黑。
New Layer

按著 Alt (或 Option) 鍵,同時點擊新增圖層蒙板的圖示。

在新的圖層上會出現一個蒙板,而且完全被塗黑了,因為相片也由全黑還原成本來的面目。
New Layer

按 X 把前後景的顏色互換,此時,前景應為白色,後景則為黑色。

按 B 鍵選取 Bursh Tool,然後在最頂的選項中,把 Flow 設為 10% 左右, Flow 尤如大家下筆的力度。

在相片的四個角和邊緣塗刷,大家會發現被塗刷過的地方會變暗,如果想再暗一點,可以多塗幾次。

Tips:
按 [ 或 ] 鍵可以調整筆刷的大小。大家也可以調整筆刷的軟硬度。

如果喜歡,也可以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 (Opacity) 把暗角的效果減弱。
Vignette
同樣像是鋪了層灰朦朦的薄霧,角位和邊位的對比度也下降了。


用 Levels 做黑角

按新增調整圖層的圖示,然後選 Levels 。
Adjustment Layer   Levels

用 Levels 工具把相片調暗。
Levels

按 D 鍵把前後景分別設為白和黑。

然後,按 Ctrl + Backspace (或 Cmd + Backspace) 用黑色的背景色塗滿蒙板。

相片被還原成本來的面貌。
Mask

按 B 鍵選取 Bursh Tool,然後在最頂的選項中,把 Flow 設為 10% 左右, Flow 尤如大家下筆的力度。

在相片的四個角和邊緣塗刷,大家會發現被塗刷過的地方會變暗,如果想再暗一點,可以多塗幾次。

Tips:
按 [ 或 ] 鍵可以調整筆刷的大小。大家也可以調整筆刷的軟硬度。
Vignette

Levels 做出來的暗角好得多了,沒有之前那種灰朦朦的暗角,也沒有大幅減低相片的反差。

電影的浮誇黑角

在數碼年代,吃慣了味精的大家可以想吃得濃味一點。

打開相片後,按新增圖層的圖示。
New Layer

按 D 鍵把前後景的顏色分別設為黑和白。

按 Alt + Backspace (或 Option + Del) 把新圖層塗成全黑。
New Layer

按 M 鍵選取方型的選取工具,然後選取相片的中央部分,如下圖:
Selection

按著 Alt (或 Option) 鍵,同時點擊新層蒙板 (Vector Mask) 的圖示。

剛才被選取的地方會在蒙板呈現黑色,而相片的中央會還原成本來的面目。
Vector Mask
Vignette

用 Filter > Blur > Gaussian Blur... 模糊化蒙板中的黑色正方形。

至於應該模糊化多少?看著相片上的效果來判斷吧!
Vignette

現在的黑角過於公正,讓我們用筆刷修改它吧!

然後按 B 選取 Brush Tool,再在邊緣位置輕輕塗刷。

Tips: 用較大的筆刷會有較自然的效果。
Vignette





其他文章

【攝影名詞】什麼是 HEVC / H.265?4K 影片真的需要 HEVC 嗎?

相機、手機,甚至電視都在談 4K 影片的拍攝與播放,可見未來 10 年都是 4K 影片的天下。4K UHD 的尺寸是 3840 x 2160,比高清 HD 的 1920 x 1080 大了 4 倍,佔用的存儲空間也順理成章多了 4 倍。意味下載和串流時,需要更多時間,或更大頻寬。如果希望佔用空間、下載時間及頻寬使用量都不變,便需用上新科技,高效視訊編碼 (HEVC) 便是為此而生。HEVC 的全寫是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也被稱為 H.265。

什麼是光圈?您真的懂麼?

假設我們把相機的光圈設為 f/ 4,再配上24mm的鏡頭,那麼按下快門時,鏡頭的光圈有多大?由 f/1 算起,下一整級的光圈是多少

深水埗太子:中西合璧的唐樓

香港的舊樓,十居其九都是唐樓,所以某程度上,兩字是相通的。只要一看見唐樓,不用多說,大家就是知道它是唐樓,皆因它們都

沉睡太平洋的相機找回了主人

潛水員Marcus在加拿大 Deep Bay 港執行潛水任務時,意外地發現了一部相機。沒想到機內的SD記憶卡還能被讀取,並救回了約5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