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搶包山

平安包,大家會關想到什麼?如果是香港長大的人應該都會即時想到長洲太平清醮或是長洲搶包山。雖然大家都知道平安包是歷史的東西,但對四十歲以下的人來說,平安包絶對是一件新事物,因為自1978 的搶包山意外意後,平安包一直消聲匿跡,直至2005 年才再次復活,慶幸香港有這樣一次的文藝復興。

一個白色皮子的包子,內裡填滿甜椰椰的蓮蓉,但它還不是一個平安包,那個鮮紅的蓋印才是靈魂所在,沒有了那個正室印鑑,它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蓮蓉包。自己蠻喜歡那個紅紅的印章,每每看見「平安」二字的字形,都感到它充滿了打醮的味道,就算把它蓋在薄餅上、櫥窗上,也能感到長洲太平清醮的氣息。除了「平安」印鑑,還有別的蓋印,有「社匕」,有「東堤」,收集不同的印記和巧究他們的出處已經是一種樂趣,很有玩集圖冊的感覺。

打醮的焦點莫過於平安包,沒錯,又是平安包,它在長洲打醮的慶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角式,甚至我們可以把太平清醮改名為包節,的確有外國傳媒直接把太平清醮翻譯為 Bun Festival,不竟,平安包絶非整個活動的全部,有些外國媒體則選用了 DaJiu Festival,我認為這個名稱比較完整,但 Bun Festival 就較為親民有趣點。

很多人認識平安包都是由搶包山開始。北帝廟前有三個用竹棚搭成而且掛滿平安包的「包山 」。傳統上,包山上的包是蒸製而成,是祭祀北帝的祭品。長洲居民相信吃過包山上的平安包,一家就可平平安安,所以每逢打醮尾聲,人們爭相恐後爬住包山上搶包子,最後演變成搶包山活動。傳說,搶得越高位置的包子,越能得到神明的保佑,於是各宗各族都派出最精銳的壯丁,力求取得最多和最頂的平安包,為全族未來一年取得最大安康。

麥兜故事中,其中一段提及將搶包山申請為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2009 年,香港將舉辦東亞運動會,但搶包山並沒有出現於東亞運動會比賽項目中,究竟機械化、官僚化的政府部門有沒有人為香港的文化努力過?大家都明白將搶包山申請為東亞運動會比賽項目是個笑話而已,但香港需要承傳的是充滿回憶,實實在在存在過的文化,而不是那只膠包。

2007 起,傳統的平安蒸包被政府改為膠包,從此,長洲的搶包山變成搶膠山,而香港也一年比一年「膠」。當平安包「膠」了,有何不妥?不吃平安包改為摸摸塑膠包,並無不妥,雖然排隊買平安包的人龍只見龍頭不見龍尾,但它實在不如想像中好吃。平安包象徵平安和健康,象徵平安的東西,中國人會把它吃掉,亦相信摸摸就能得到祝福,可惜膠祭品,對中國人來說太冰冷了,他們能接受祝福包含於膠包中麼?

以前,全長洲島民都會蜂擁徒手爬上包山搶包,那種激烈,那種熱鬧非現在的搶膠山可比。從前的全民參與變成現在的三位運動員,大家失去了參與,比賽場面也冷清清的,毫不精彩,絶不熱鬧,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傳統色彩,傳統的祭典是全百姓的事。





其他文章

中環9號碼頭的風火摩天輪

很多人把這座摩天輪稱作「風火輪」,因為傍晚日落時份,如遇上火燒天的晚霞,它就像個著了火的輪。這也是中環摩天輪最美的

Photoshop 教學:Curves #3

蔚藍的天空和深藍的海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令到相片底部的海水偏暗,如果想令底部的暗位細節更突出,我們便要把它

金星凌日:過程比魚穫更珍貴

攝影真正的樂趣在於過程本身。有過程的魚穫,才有值得回味的地方。隨便拿起一張照片,也會想起當時的情景。攝影的樂趣就在此

【香港尖沙咀:鼎王麻辣鍋】必吃麻辣鍋、老油條、無限添加鴨血

1991 年創立的「鼎王麻辣鍋」在台南、台中、台北也經常大排長龍,相信這股排隊風會蔓延至鼎王在海外的第一間分店,香港尖沙咀門市。湯底方面,麻辣鍋是大哥,是必吃之選,酸菜白肉鍋則是二哥,同樣回味無窮。有選擇困難症的話,可以點鴛鴦鍋,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既然稱得上是「鼎王」,火鍋的器皿當然是三腳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