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的前 1/3 和後 2/3 處

看見風光如畫的畫面時,大家都希望把最美的一刻留住,最好能把它當作電腦桌面的牆紙。如果畫中有個獨特的主體,亳無疑問,大家都會把鏡頭的焦點放左它身上,但大家有沒有遇過前景,中景和背景也漂亮得令人難以取捨的美景呢?

要令它們都盡可能清晰,大家都知道要把光圈收細,有人會把光圈收到最小的極限以換取最大景深,沒錯,光圈愈小,景深愈闊,不過小心過細光圈所衍生的繞射問題,這會使影像變得模糊,繞射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日後會再探討繞射這個課題。

就算把光圈收到最細,但該把焦點放左那裡去獲得在既定光圈下的最大清晰範圍呢?可選擇的主要位置可以是畫面的:

1. 中間
2. 水平線
3. 近遠處的 1/3 位置
4. 近鏡頭的 1/3 位置

答案是在相同光圈下,選擇把對焦點放在近鏡頭的 1/3 位置(即選項 4) 可得到最大的清晰範圍。大家平時打算盡取眼前一切景物時,是否選對了對焦位置呢?因為大部份鏡頭的最清晰範圍在焦點的前 1/3 至焦點後 2/3 處 。

註:1/3 只是粗略的位置,有的鏡的最清晰範圍可能是焦點的前 1/4 和焦點後的 3/4 。和照片中的水平線相比, 1/3 和 1/4 的位置相差不太遠。






其他文章

Photoshop:5分鐘退底法

去除背景可以是件很花時的事,也可以很輕鬆,視乎想被勾出的主體外形和要求的質量,本文會介紹 Photoshop 中最簡易的去背功能

Time Lapse:燈泡裡的洛杉磯

Colin加入了一個在Time Lapse少見的手法,就是以注滿水的燈泡來進行縮時拍攝,把整個活生生的洛杉磯都放到燈泡裡去

值得升級上 EOS 5D Mark IV 的 6 大理由

每逢新相機出爐,攝影玩家最為忐忑不安。腦裡面不停 Loop 著「升級還是不升級好?」。就抽出 EOS 5D Mark IV 較明顯的改進來研究「升不升級」的問題

構圖技巧:三分法

最容易掌握,應用範圍最廣的構圖方法就是三分法,即是把長度和高度平衡地劃分成三等份,變成九宮格,亦即九個大小相同的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