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的前 1/3 和後 2/3 處

看見風光如畫的畫面時,大家都希望把最美的一刻留住,最好能把它當作電腦桌面的牆紙。如果畫中有個獨特的主體,亳無疑問,大家都會把鏡頭的焦點放左它身上,但大家有沒有遇過前景,中景和背景也漂亮得令人難以取捨的美景呢?

要令它們都盡可能清晰,大家都知道要把光圈收細,有人會把光圈收到最小的極限以換取最大景深,沒錯,光圈愈小,景深愈闊,不過小心過細光圈所衍生的繞射問題,這會使影像變得模糊,繞射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日後會再探討繞射這個課題。

就算把光圈收到最細,但該把焦點放左那裡去獲得在既定光圈下的最大清晰範圍呢?可選擇的主要位置可以是畫面的:

1. 中間
2. 水平線
3. 近遠處的 1/3 位置
4. 近鏡頭的 1/3 位置

答案是在相同光圈下,選擇把對焦點放在近鏡頭的 1/3 位置(即選項 4) 可得到最大的清晰範圍。大家平時打算盡取眼前一切景物時,是否選對了對焦位置呢?因為大部份鏡頭的最清晰範圍在焦點的前 1/3 至焦點後 2/3 處 。

註:1/3 只是粗略的位置,有的鏡的最清晰範圍可能是焦點的前 1/4 和焦點後的 3/4 。和照片中的水平線相比, 1/3 和 1/4 的位置相差不太遠。






其他文章

回顧香港花展2012,迎戰2013

每一年的香港花卉展覽都會有主題花,而2012年的主題花則是「風信子」。一般來說,自己都會偏重於拍攝主題花,因為她才是

泰國布吉:鳥蛋島

布吉的蛋島應該是繼PP島後最多人認識的,何解?是因為旅行社的推廣啊,也是最多旅行團到訪的島嶼之一。上岸後,一排又一排的

甜品MaMa:榴槤奶凍

奶凍給人的印象是白晢,如豆腐般柔軟。沒料到,奶凍也可以有雪糕般的口感。榴槤肉完全地和奶凍融為一體,而且帶有超濃郁的榴槤

【後製教學】72 DPI 還是 300 DPI?對顯示器來說,它們竟然沒分別?

以修圖軟件(如 Photoshop)建立新文件或縮放(Resize)圖像時,除了闊度 (Width) 和高度 (Height) 外,同時會看到「解像度」 (Resolution) 這個設定,一般單位是 DPI 或 PPI。 至於解像度的預設值,不同軟件及相機都有所不同,常見的數值有 72 DPI、150 DPI、240 DPI 及 300 DPI。 到底 DPI 和解像度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它們?是否數值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