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入門 1:認識界面

Adobe 統一設計界的軟件後,所有編輯軟件的界面也被標準化了。對設計師來說,絕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因為只要熟習了其中一套應用程式的界面,其他的都萬變不離其中。

現在就來透過 Adobe Creative Suite 5 裡的 Photoshop 來認識 Adobe 的界面吧!既然大部份設計軟件如 Adobe Illustrator,Adobe Flash 等都有著相同的界面,煩請大家多給點時間認識 Adobe 的界面啊!


工作區 (Workspace)

打開 Photoshop 後,整個區域就是工作區(Workspace)了。它包含不同面板(Panels),欄 (Bars) 和視窗 (Windows)。


PS CS5 提供了數個預設的工作區方便不同類型的用家。不同的工作區的主要分別在於預設面板(Panels)的載入。設計(DESIGN)工作區裡,色盤已被放置在其中。另外,在攝影(Photography)工作區裡,色階 (Levels)、曲線(Curves)、曝光(Exposure) 等工具已包含在其中。

如果閣下是設計師,那麼設計(DESIGN)工作區會較為適合。如果您是位攝影師,那麼攝影(Photography)工作區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


文件視窗 (Document Window)


故名思意,它就是顯示文件的地方。在Photoshop中,圖像就是文件。

文件視窗 (Document Window)


如果同時開啟多個文件,文件間會以索引標籤(Tab)來編排。點選不同的標籤便能切換至不同文件。
文件視窗 Tab (Document Window Tab)


應用程式列 (Application Bar)


這處於最頂的位置,存放了已安裝的 Adobe 軟件。用戶便能輕意地切換至不同的 Adobe 程式。

應用程式列 (Application Bar)

工具面板 (Tools Panel)

相信眾多元素中,工具面板是最為搶眼的元素。用來繪畫和修葺圖像的工具都被存放在這兒。手到拿來便能取得各項工具,相當方便,是不?相關的工具還被群組在一起,看起來更有條理。

工具面板 (Tools Panel)


選項列 (Options Bar)


根據現在所選的工具或物件,控制面板會呈現工具或物件的相關選項。

選項列 (Options Bar)


總結

認識了 Adoble Photoshop 的五大元素後,大家應該對 Photoshop 的版面鋪排有了基本的認識。

現在再次重溫 Photoshop 界面中的核心元素, 它們是

工作區 (Workspace),
文件視窗 (Document Window),
應用程式列 (Application Bar),
工具面板 (Tools Panel) 和
選項列 (Options Bar)。

當然,Photoshop 中還有許多不同的 Panels,不過它們不是 PS 的核心。 核心元素就是那些不管是設計或是攝影工作區,它們都必須要出現的東西。

放下筆記後,大家能夠自己在 Photoshop 中認出它們嗎?






其他文章

富士山登山:山頂日出,火山口繞圈,下山難度

漆黑之中,天上的繁星似乎不及地面的壯觀。一條綿延不盡,看不見龍尾的火龍,曲裡拐彎,連綿至深黑之處, 同時引領我們欣賞遠方繁華都市的星光。 從長長的火龍回眸過來,心裡有種沾沾自喜的感覺,很想自誇選擇了在九合目投宿的決定

窮人版虛擬實境裝置Cardboard有無伏?

Cardboard VR沒有電子零件,幾塊紙板,數片魔術貼,兩塊作鏡片的膠片,一塊讓電話感應的磁石,和一條橡皮圈。Cardboard需要小學1年級的美術剪貼功夫,連這一點DIY能力都沒有的話

Pen Tool (3):方向把手

學習製作曲線路徑的最基本要求是取得方向把手,現在就來取得方向把手 (Direction Handles) 和學習操控它們。讓我們先在

【Lightroom 教學】風格檔的轉換:把 Presets (預設集)轉成 Profiles(描述檔)

Presets (預設集)和 Profiles(描述檔) 的效果很相近,但 Profiles 提供了風格預覽圖,及可調較效果的不透明度,這些都令 Profiles 成為 Presets 的繼任人。然而,坊間 Profiles 風格檔的數量還未及年代久遠的 Presets 多,未能單靠下載來取代現有的 Presets。可惜,Lightroom 和 Photoshop 沒有自動把 Presets 轉成 Profiles,軟件上也沒有一鍵轉換的功能。折衷的辦法就是自己動手,就是本篇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