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嗎?Resize 也要學?

Resize 這個名字在數碼相機的年代絕對不會陌生,尤其是現在的數碼相機動輒就上千萬像素,一個派對拍下的相片已經可以吃掉過百 MB 的空間,如果直接把它們上載到網站,所需時間就可觀了,伺服器也要個極龐大的硬盤,流覽者也要花較多時間下載大檔案,所以上載之前,都必須把相片尺寸縮小,各設有相片分享的網站都會自動把太大的相片自動進行縮小動。

大家有無想過把相片縮小也會影響畫質?


莫爾瑕疵 (Moire Defect)

當相片縮小就會產生莫爾瑕疵,莫爾瑕疵是一種令相片失真的現像,尤其是質感細緻的相片,更容易發現莫爾瑕疵,因為當相片縮小時,表現相片質感的空間也變小了,相片沒有足夠的解像度去表達細緻的紋理,相片的像素被重組後,原本細膩的質感由重複的圖案 (通常是橫向的長條) 所取代。
原相:
Resize 後,出現了莫爾瑕疵,不論樹紋是斜向與否,重整後的紋理只會是縱向或橫向,紋理失去了原有的紋理方向。 再加要放大後,可以看見莫爾瑕疵使樹紋變成不真實的橫線,全都是橫向的紋理,縱使樹紋有不同的方向。

有方法減少莫爾瑕疵嗎?可以輕輕把相片先進行模糊,然後才進行縮小的動作。
直接縮小,莫爾瑕疵相當嚴重。 先模糊,後縮小可以減少莫爾瑕疵。

柔化


當相片被縮小後,影像會變柔化,有點朦朧的感覺,失去了原有的銳利。
原相:

縮小後:留意毛髮變得有點鬆散

處理因 Resize 後被柔化的照片比較簡單,只要 Resize 後用 Unsharp Mark 就可以了 。如果相片縮小前已做過了 Unsharp Mark, 縮小後還要做多一次嗎?是,因為相片還是會被柔化。

經 Unsharp Mark 處理後,消除了 Resize 後的鬆朦。
Resize 後毛髮有點鬆 Unsharp Mark 後,毛髮沒那麼鬆散

在 Photoshop 中,如要 Resize 一張相片,可以選 Image > Image Size ...,Photoshop 提供數個 Resize 影像的處理方法,它們是:Nearest Neighbor, Bilinear, Bicubic, Bicubic Smoother, Bicubic Sharper 。問題來了,那種演算法可以把相片縮小後,保留得最多細節呢?Bilinear 和 Bicubic 系列 (Bicubic, Bicubic Smoother, Bicubic Sharper) 在相片縮小的處理同樣出色,所以 Photoshop 把 Bicubic 預設為 Resize 的演算法,而 Paint Shop Pro 則建議用 Bilinear 把圖像縮小。
經 Nearest Neighbor Resized 後微粒相當粗糙 。 Nearest Neighbor 加以放大

經 Bilinear Resized 後,相片比 Nearest Neighbor 明顯地細緻許多。 Bilinear 加以放大

經 Bicubic Resized 後,相片也比 Nearest Neighbor 明顯地細緻許多。 把 Bicubic 加以放大,和 Bilinear 的效果不相百仲,視乎不同相片效果而定。

Bicubic Smoother 和 Bicubic Sharper 只是 Bicubic 的演變,Bicubic Smoother 比 Bicubic 的結果平滑,而 Bicubic Sharper 則比 Bicubic 的結果硬。 應該 Bicubic,Bicubic Smoother 還是 Bicubic Sharper?那是根據相片的內容和個人口味而定。
Bicubic Smoother Bicubic Sharper

由此可見,Resize 也是一門大學問呢!





其他文章

中環石板街到荷李活道

和許多中上環的街道一樣,大多數街名的背後都隱藏著殖民地的故事。其實,石板街的真實名稱是砵典乍街 (Pottinger Street)

京阪賞櫻之旅: 滝見小路

參觀完大阪新梅田的天空大樓(Sky Building)後,千萬別急急離開,因為地下一樓還有精彩之處呢!它就是滝見小路,一條條懷舊美食街

Olympus專利:熱靴上的眼睛

Olympus最近申請了一項充分展現了創意的專利。打破了鏡頭都是在相機前方的框架,想到把第二顆鏡頭安裝在熱靴上來拍攝3D立體相

國家地質公園 - 荔枝莊

起初以為東坪洲的岩石已經是全香港最年老,沒想到荔枝莊上的火山沉積岩層竟然是侏羅紀到白堊紀的年代,是香港第二年老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