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Crop Factor?

Crop Factor
Crop Factor (焦距轉換率)

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用家應該都聽過Crop Factor這個攝影名詞,中文譯作焦距轉換率。相信Crop Factor這個詞比中文名字更為普及。

感光元件大小與視角

要了解什麼是Crop Factor,要先從感光元原的大小講起。在相同的焦距下,感光元件的大小會影響視角的大小。

在數碼相機裡,小片幅,即135片幅以下,都是以135片幅(36x24mm)為標準。由下圖可見,全片幅的感光元原比APS-C的大,在鏡片組和感光元件的距離不變下,全片幅比APS-C能涵蓋更多影像,即更大視角。

在全片幅(Full Frame)下,50mm焦距鏡頭的視角約為45度。在Canon EOS 60D等APS-C底片格式的相機中,50mm的鏡頭只有28度的視角,而28度的視角相當於135片幅中80mm鏡頭的視角。
Crop Factor
Crop Factor與影像尺寸

全片幅和APS-C相機是可以擁有相同的影像長度和高度,只要把每個像素的元件在APS-C中排得更密集便可。當然,電子零件排得越密,散熱就越差,雜訊也越多。

假設全片幅和APS-C的長和高都是3000x2000時,APS-C的影像便會較大,尤如Zoom遠了一點。Canon APS-C的影像看起來比全片幅大1.6倍,在50mm鏡頭下,尤如用了50mm x 1.6 = 80mm的鏡頭,而Crop Factor就是1.6。

相同影像尺寸下,右圖APS-C的影像比左圖全片幅的大。
Crop Factor
Crop Factor的定義

簡單來說,

「Crop Factor是把不同片幅中的視角轉換成135片幅的視角的倍數,而視角則由對角線的長度來表達。」


由於有些片幅是4:3,有些則是3:2,還有16:9等,為了方便比較各片幅的視角,便用上感光元件的對角線。例如,全片幅的對於線長度是43.3mm,而Canon APS-C的對角線長為27.1mm,27.1 x 1.6,便等於43.3mm。

不過,攝影界中用來描述鏡頭所看到的範圍時,並不是以視角,如28度等來形容,而是以鏡頭的焦距,即50mm、85mm等來形容。因此,攝影師們都會把Crop Factor乘上鏡頭的焦距來理解鏡頭的視角。

明明全片幅和APS-C片幅相機都是使用50mm焦距的鏡頭,為何視角相差那麼遠?這是因為全片幅的Crop Factor是1.0,而Canon APS-C的Crop Factor是1.6,意思是要把APS-C的鏡頭焦距乘1.6才是標準的焦距。

相關文章:
1. 《膠片/菲林片幅大比拼
2. 《什麼是光圈?您真的懂麼?
3. 《什麼是快門速度?速度是誤導!
4. 《什麼是ISO?刻意使用高ISO?
5. 《曝光鐵三角:光圈, 快門, ISO





其他文章

拯救模糊照:本地薑 vs Adobe

Adobe 的實驗室已著手改進拯救模糊照片的方法。但原來「去模糊」(Deblurring)的演算法真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就在香港的中大

創意照片:和月亮玩遊戲

今天回家途中再次看到又圓又大的月亮,而且還是黃黃的,忽然想起天文攝影師Laurent一系列有關月亮的創意照片,名為月亮遊戲

【什麼是 Log 模式?】為什麼 LOG 風格的影片擁有更高動態範圍(HDR)?

攝影師都知道 RAW 檔保留了感光原件上的數據,也就是說 RAW 檔已盡可能保留了影像的細節。可惜,只有拍攝照片時,才可使用 RAW 檔。 拍攝影片時,並沒有 RAW 檔這回事。那麼,攝影師該如何保留更多影片的細節供後製之用?答案就是 LOG。

對焦 1 - 對焦原理

自動對焦主要有二種技術,一種是比較影像的對比度,稱為被動式自動對焦;另一種是透過發出紅外線